杰西·里费默(Jesse Livermore)——我的精神导师(节选自十年一梦)

2023年11月16日 上午5:37:51

我在接触《股票作手回忆录》以前的思想、交易状况以及里费默对我的启迪

(一)对市场的认识

在 1994 年到 1998 年的期货交易中,我对市场的认识是非常肤浅、感性、混乱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短视

我把自己的精力全部集中在预测市场短期价格变化上。无论是1994年底到1995年5月,我在上海国债期货的交易中,每天盘内杀进杀出,还是在1997年初的海南橡胶操作中,以两三天为一个交易周期,我都是凭着自己的本能、感觉,预测市场短期非常细小的变化,或者是一两天的价格波动。鼠目寸光,只看到眼前一点点,希望把握短时间内的市场走势。

那几年,我最渴望抓住的是市场一天之内盘中的变化;其次是第二天的市场变化;再次才是下周行情的变化。对更远的市场运动,我既没有能力去分析,也没有兴趣去判断。显然,那一段时间,我对市场的这种认识只是一些局部的看法,搞不清市场的全貌,没有从全局、宏观上把握市场走势的能力。

里费默告诉我,我这种打游击式的短线交易方法,企图在短期波动中获取更高的利润,往往是一种代价昂贵的办法。我想快一点成功,什么钱都想赚,其实却离目标越来越远,反而更慢。

里费默说:

“(投机者)不能醉心于对当前股市下注押宝,而应从更广的角度来预测其变化。”

“一个生意人应该像一个职业亿万大玩家那样做,也就是说,他应该看远一点,而不是只注意眼前那么一点。”

2.我对市场趋势产生、持续的必然性没有深刻的了解

在接触里费默以前,我对期货市场波澜壮阔的大趋势产生、持续的原因并不了解。也许这和早期国内期货市场频繁的价格操纵、一次一次的多逼空、空逼多的特殊市场状况有关。在我的想象中,市场趋势就是主力资金人为制造出来的,没有什么规律性和必然性,完全是一种偶然的变化。我没有看到,主力也并不能为所欲为,市场趋势实际上受到背后的基本面因素、供求关系制约,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和客观性。

**思想上的糊涂必然会在一个人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在1995年到1998年的交易中,很多时候,市场趋势刚刚开始上涨或者下跌,我就莫名其妙地担心它会突然调头,害怕它当天反转,把我逮个正着。我对市场走势充满惊恐,被自己虚妄的想象、莫名的情绪所困扰和折磨,对市场运动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理性分析能力。这是很荒唐的,对我的交易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而里费默告诉我:

“只要条件具备,股市该是牛市就是牛市,该是熊市就是熊市,谁也无法阻挡,因此,每个想赚钱的人必须估量条件是否具备。”

“股市不可能达到其光辉耀眼的顶点,也不会突然以其相反的形式而告终。”

“无论大幅度波动的首次冲击会带来什么,它的持续性都不是资本家投资或诡计的操纵结果,而是依靠于基本条件,而且不管谁想抗衡,只要推动力允许,它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广泛、快速、持续的影响。”

其实,市场趋势单日反转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市场的转势一般都有一个过程。我把一些特殊的市场走势、偶然的趋势突然逆转的情况,当作一种普遍的市场特征,而对普遍性的规律却熟视无睹。里费默告诉我,这种认识是不对的。以前,因为我天天担心市场趋势会突然反转,那种想法使我在每天的交易中,就像背着一座大山,心理、精神压力极大。里费默帮我卸下了这个沉重的包袱,让我重新以一种理性的思维、目光和态度对待市场发生的一切,而不是像惊弓之鸟,整天忧心忡忡。

现在,我能够以一种不慌不忙的态度看待市场趋势的变化,不像原来那样一刻也坐不住,每天在交易中忙进忙出。

市场正沿着古老的脚步前进,我着什么急?市场价格不会因为我的原因,涨得快一点、跌得慢一点。更不会因为我昨天做了多头,今天就突然变成空头市场。

认识了市场趋势产生、持续的必然性以后,我对自己的行动变得胸有成竹,我完全没有必要匆匆行事。按照里费默的说法,“市场一定会对我的胃口的。”

3.对股市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之间的关系,我的思维混乱

市场趋势的发展,并不完全是一帆风顺的,中间难免包含着一次一次的反向运动。而且,有时候这种相反方向的上涨或者下跌的幅度还非常大。在1998年以前的交易中,我分不清市场的主流动向和短期大幅逆向运动之间的主次关系,对于市场短期走势太敏感。每当熊市中出现无法避免的反弹走势时,我就自己吓唬自己,以为市场已经转势了,牛市来了。反之,在牛市中,只要市场一出现调整行情,我都会怀疑、担心是不是牛市已经结束。显然,这种对市场短期走势过于敏感的观察,往往分不清局部变化和整体趋势之间的界限,从而,在思维和行动中陷入混乱。就像《道德箴言录》的作者所说的:“过于关注小事情的人,往往对大事情一无所知。”

里费默是这样挖苦那些对市场变化过于敏感的短线炒手的:

“市场稍一反弹,大多数人就开始认为牛市来了。”

“在熊市中,股市经过一场大幅的反弹以后,简直是求人卖了它。可天哪,人们又开始谈论牛市了。”

“一般来讲,人们并不想知道市场是牛市还是熊市,他只希望确切地知道到底该买入什么,抛出什么。”

“大多数人有着一种总是充满希望的假想家的倾向。对于一个投机商来讲,这种态度是致命的。”

里费默自己是怎么做的呢?他说:

“我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判断到底投资的是什么股市上面。”

“我从具体事件考虑到基本原则,从价格波动考虑到基本条件。”

“我的伟大发现在于人必须研究总条件、衡量条件,由此能够预知可能性。”

“我已卖出 10 万股,已经看到股价会反弹,我已预料到这种情况会出现,(如果我马上获利平仓)这样我就可赚得 100 万美元,然而我仍按兵不动,眼睁睁地看着 50 万利润消失,简直没有想过先买回抛出的股票,等股价反弹时再抛出去。因为那样做,我就失去了位置(position),坐得住,一定会赚大钱,只有大的起落,你才会赚大钱。”

“失去自己的位置(position)是谁都付不起的代价,甚至洛克菲勒。”

4.我不清楚意外事件、消息对市场的意义和影响力

在期货交易中,投机者每时每刻都可能遇见意外事件,或者突发消息。空头市场来了大利多消息,多头市场来了大利空消息,等等。大多数投机者不会处理这样的情况,没有基本的原则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在看到里费默的书以前,我也是这样。这时候,我就很容易犯错误,自我人性中的恐惧和贪婪就会跑出来,让我追涨杀跌或者低买高卖。结果,我在市场交易中总是受骗上当。

举一个最普通的例子,一个在国内期货市场从事铜、大豆交易的投机者,每天都必须面对伦敦铜和 CBOT(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可能出现的意外变化。

假如我在牛市中买进了上海铜以后,偏偏当天晚上伦敦铜的走势不争气,跌了20美元,第二天我该怎么办?是砍仓还是忍耐,等着市场后来的上涨?

按照我以往的交易方式,在上海市场第二天必然跳低开盘的形势下,我会感到自己太倒霉了,昨天刚刚买进,今天市场就下跌,因为担心市场继续没完没了地跌下去,我很可能一开盘就砍仓。

表面上看,我的风险控制得很好。在交易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止损措施。不是每一本期货书上都这么说吗?“最早的损失是最廉价的损失”;“如果你不能控制风险,早晚你就会被风险所控制”。

而现在,我再也不会这么做了。面对有浮动亏损的交易,我不会简单地一砍了之,只要我对市场走势的战略判断没有被证明为错误,我就会继续持仓等待。原因有两个:

第一,里费默告诉我,一般情况下,牛市中利空的消息对市场只有短暂的影响,雨过天晴,市场就会回到上升的轨道,恢复涨势。反之也是。所以,既然我的交易一开始就是顺势操作,就用不着过于担心市场暂时的不利局面。耐心等待,忍一忍。

第二,不能无原则地止损。我的经验告诉我,在期货交易中,确实有些人因为没有止损概念,在市场重大趋势运动中,一次方向做反,导致全军覆没。所以,止损是期货交易者最后的自我保护措施。但是,我发现,在期货交易中,更多的人的失败,往往不是因为止损不及时、不果断,或者是根本没有采取止损措施,而是他们太过于频繁地止损了。只要自己的交易出现一点点的浮动亏损,他们就惶惶不安,害怕损失不切实际地扩大。因为情绪、心理和精神等主观的原因,无原则地止损、胡乱地止损,来回割肉。结果,许多方向正确的交易也让投机者止损了。我认为,这是期货交易中非常忌讳的,危害极大。

根据里费默 30 年的交易经验,意外事件、消息的发生,往往是和市场阻力最小的方向,即趋势方向一致的。在牛市里,人们会忽略熊劲,而关于牛的消息总是被夸大。反之也是。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投机者面对不可避免将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意外消息,选择顺势交易,依然是最聪明的交易策略,往往更可能得到奖赏,而不是惩罚。就算利空和利多的消息发生的可能性各占 50%,显然,顺势交易也比逆市操作胜算大得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5.关于市场操纵问题

是不是主力庄家真的可以为所欲为,打遍天下无敌手?

原来我在市场交易中,唯主力马首是瞻,也不管主力是顺势操作还是逆市而为,我想当然地认为,无论他们怎么做,他们都肯定会赢,我和他们站在同一条战壕,自然也能分享成功。

里费默教育我,市场主力的行为是受制于环境的,逆势操纵的市场主力,最后很可能要失败,没有好下场。

里费默说:

“长期以来,期货的价格就不是被垄断着的,而是由法定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任何操纵手段都不能把股价一直压低并始终使之保持低价。”

因为“知道实际价值的人会迅速买进而使你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因虚构的理由来支持或反对期货市场的某种趋势,成功是暂时性的,因为最终获胜的是事实。”

“所有熊市中的牛操纵都注定是要失败的。”

“以整体股票市场走势来说,不可能被操纵。但在单支股票上,过大的空盘量,即放空部位超过一定比例以后,做空——持有空头部位是极为危险的,市场空头可能被轧。早年内线人士经常轧空头而大赚其钱。”

并不是说里费默的这些话都是绝对真理,而是里费默给了我新的启迪。他提醒我注意期货市场价格变化背后最基本的原因——市场供求关系。这些话从一个职业投机家的口中说出,令我感到惊奇。

在大学期间,我也学过不少经济学方面的课程,当然也知道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但是,这些理论在我进入国内期货市场以后,几乎没有任何用处。在我的印象中,期货市场就是一个投机者之间相互搏杀的地方,市场主力完全可以操纵一切。无论是国债期货、上海胶合板、苏州红小豆,还是海南咖啡,要么多逼空,要么空逼多,哪有什么经济规律在起作用?我原来以为,市场价格完全是钱堆出来的,谁钱多,谁就说了算,市场主力说涨就涨,说跌就跌,还有制约他们的东西吗?显然,我把早期国内期货市场特殊的混乱、无序状态下的市场运动特性,当作了普遍、一般的东西。

里费默让我对市场的认识从原来的臆测、想象回到了理性、现实的轨道。市场主力也有他们的局限性,也要受制于经济规律。如果他们凭借资金优势,违背市场供求这个基本面,对抗市场大趋势,失败是早晚的事,是注定的。里费默的思想是对的,你看,国内期货市场早期的风云人物,现在还有几个依然活跃在市场之中?

从此以后,我在市场交易中,对违背大趋势的主力操纵行为开始警惕,再也不轻率、盲目地追随。因为明白了这一点,在后来许多次实战交易中,我都受益匪浅。而且,因为里费默让我了解了逆势操纵的市场主力的悲剧命运,我顺着这个思路开始研究,**如果市场主力顺势操纵,情况会怎么样呢?**包括市场走势的特点,市场主力的交易命运,等等。结果,我发现自己的研究很有收获,从中找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规律,可以直接为我的交易带来可观的利润。

//发现利弗莫尔、巴菲特、索罗斯,实事求是。只讲事实,依照规律决策,不臆测。

(二)交易策略

1.关于短线交易和长线交易

在看到里费默的书以前,我的交易策略杂乱无章、反复无常、互相矛盾。

在1995年到1998年间,我在市场中主要是短线交易、日内炒作,只在很短的时间,偶尔做过几次中线交易。我的主要交易策略刚好是里费默最反对的日内短线交易方式。那时,我对短线交易的风险、危害、局限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里费默让我重新思考,到底该怎么做期货。他说:

“盲目而频繁的交易是造成华尔街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即使在专业投资者中,也是这样。但我必须做正确的选择,我不能草率行事,所以我静等着。我赚大钱的秘密就是我常常只是静静地坐着。”

“有些华尔街的呆子,他们认为要不停地做交易。任何人都没有足够的理由,每天买卖股票。”

“(赚大钱)不能靠看盘,而在于估价整个股市行情和走势。”

股票交易没有杠杆效应,风险小,所以,从1993年到1995年的股票操作中,我做过很多次长线交易,也取得过辉煌的业绩。但是,在1994年底进入期货市场以后,我几乎很少做长线交易。1995年下半年,我在北京绿豆上做过一次中线交易,但是,那不是一种有意识的、事先计划好的、自觉实施的交易策略,不是经过深入研究以后深思熟虑的选择,而是有一定的偶然性、自发性。这种交易策略和行为并不稳定、持续、一贯。在偶尔的尝试了一下以后,我并不能坚持下去,在下一次的交易中,我马上会改变主意,又回到短线交易的老路上。

因为里费默的教育,后来,我逐渐摆脱短线交易的诱惑,开始有意识地从事中长线交易。里费默让我从一个日内交易者、短线交易者逐渐变成为一个中长线交易者,一个自觉的趋势交易者。此后,我不再沉溺于短线交易,尽一切可能在绿豆、大豆、橡胶、铜市中寻找市场趋势,顺势操作。

2.关于试探——加码的交易策略

在投机资金的使用上,在1999年以前的期货交易中,我是非常激进的。一旦我决定入市交易,往往是重仓出击,完全是一种孤注一掷式的赌徒行为。当然,豪赌赢了,可以短时间赚大钱,但是一旦输了,则会大伤元气,陷入绝境。1995年,我在327国债期货的大赌中侥幸成功,确实使我赚了大钱;1997年,我在海南橡胶R708的交易中,则身受其害。

当我看到里费默的交易策略以后,我感觉自己原来的行为极其愚蠢。里费默彻底改变了我以往交易中那种要么大赚一笔,要么输得一塌糊涂的愚笨的交易方法。我学到了亏小钱、赚大钱的交易手法,这就是里费默的试探——加码的交易策略。

里费默认为,如果一个投机者看好市场,想买500股股票。他不应该赌博式地一次性买入。假如他买了100股,结果立刻亏了,他就不应该买更多。他应该马上看出自己错了,至少暂时错了。第一步走完以后,除非真的有利润,否则不要采取第二步,观察、等待,直到良好时机来临时才重新开始。职业的投机家对猜测、赌博不感兴趣,他只想要赚稳妥的钱。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能够赢的时候下大注,而输的时候只是亏了一点点探测性的赌注。

假如通过分析,里费默认为棉花市场显示出牛市的动向,他需要买入四五万包多头,他会先买入1万包。如果市场比他最初买进的1万包涨了10个点,就再买1万包。随后如果他能得到20点的利润,就会再买2万包。但是,如果他买了第1个1万包或2万包以后,出现亏损,他就卖出。因为他的判断有可能错了,市场走势没有如他所愿。也许只是暂时的错误,但任何犯错都不会有利润,不能固执己见地继续蛮干。

现在,我在期货交易中,总把自己的投机资金分成三支部队。如果我发现某个市场品种有利可图,我就派出先头部队投石问路。情况不妙,立刻逃跑,损失往往不大。一旦市场走势与我的预测相符,我的第一部分交易有了浮动赢利,而且市场表现良好,我就派出第二支部队加码。第三支部队一直作为后备力量,很少动用。只有在我对市场走势稳操胜券,前面的交易已经有了可观的利润的情况下,才偶尔让它去做点锦上添花的事情。

总之,里费默判定大趋势、长线持仓的观点,让我在期货交易中确立了投机优势,而尝试——加码的交易方法使我能在风险很小的情况下,更加完美地贯彻我领悟到的投机理念,获取市场长期波动带来的可观利润。

(三)精神态度

一个新手和一个高手对待市场交易的态度肯定不同,投机者的精神态度和交易策略实际上是和他的市场认识水平密不可分的。

在我早期的交易中,我对许多市场的重大原则问题没有系统、深刻的认识,包括对市场趋势产生的原因、市场趋势的持续性和长期性、意外事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市场是否能被主力完全操纵等问题。

在无知或者说所知甚少的状态下,一个人的交易策略会高明到哪儿去呢?一个人又怎么可能有什么理智的精神态度呢?

在1999年前的几年时间里,每天一大早,我就抱着急于发财的念头,满怀希望,匆匆忙忙地赶往期货公司。一坐到行情显示屏面前,我就顶不住市场的巨大诱惑,冲动、急躁、盲目地开仓、平仓,忙忙碌碌。一旦交易出现亏损,我会执迷不悟、心存侥幸,眼瞧着损失一点一点地扩大,我的情绪也跟着跌入低谷。而在交易出现赢利时,又会自我膨胀,充满幻想,丧失基本的常识和理性。到收市时,我往往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大量的体力、精力、感情耗费在一些我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的事情上。

不,那时我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毫无价值,而且简直是在自杀、自我毁灭。

是里费默,把我,一个正在走向一条通向地狱道路上的人拉了回来。

为什么一个人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判断市场的大势方向上?里费默告诉我:

多头市场股票价格大幅度的上升,空头市场剧烈的下跌,都不是由于个别投机家人为操纵的结果,而是由基本的经济形势、经济因素决定的。多头市场或空头市场的气候一旦形成,它就有自身的巨大力量,任何人都不能阻挡它前进的步伐。除了个别例外,牛市中所有股票都会上涨,熊市中所有股票都会下跌,这是市场的普遍规律。

如何看待、处理交易中的损失?里费默告诉我:

“为了抓住一次重大的市场波动,投机者损失一点小钱是无法避免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你不赌就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你该大胆出击了。”

在里费默的交易经历中,经常在赚大钱以前的试探中损失几万美元,在他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他并不在乎。

“你是一流的输家,你也因此而成为一流的赢家。”

为什么坚持不动,一定会赚大钱?里费默告诉我: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抓住市场所有的波动。多头市场中逢高卖出,等到市场回调以后再低价买入;空头市场中逢低买入,等到市场反弹以后再抛出,这种看似聪明的短线操作方法其实并不明智。多头市场上买进股票并牢牢持股不动,空头市场中卖出股票并且长时间地持有空头部位不轻率平仓,这才是正确的做法。重大的利润只能来自于市场价格的重大波动。

“只有既能驾驭股市又能坐得住的人才算了不起,这的确最难做到,但只有真正做到了,投机者才能赚大钱。”

什么是投机,什么又是赌博?里费默告诉我:

仅仅依靠观察盘面迹象,赚取一两个点利润的炒作方式是一种赌博。利用短期价格反复无常,来回炒作的人是赌客。而投机则要预测市场价格长期的变化,根据市场价格中长期变化的趋势交易。短期价格变化具有极大的偶然性,而中长期价格变化则有一定的必然性。赌博主要靠运气和天赋,而投机则主要靠知识和技巧。

面对交易赢利时,因为担心市场趋势突然反转,我往往急于兑现利润,害怕已经看见的东西得而复失。里费默说:

“市场很明显地按我的思路进行着,我没有必要整天坐在显示牌前,时刻盼望着得到什么信息脱手。在退却的响亮号角吹起以前,当然,这不包括出人意料的大灾难,股市会犹豫,或者为我准备一个逆向的投机形势。

”为什么要采用试探——加码的交易策略?里费默告诉我:

“一个投机者如此行动,那么,他在市场判断正确时,可能赚到大钱;而在市场判断错误时,只会损失一点小钱。”

为了东山再起,他又是如何行动的?

“我太急于开始投资了,其他事情想都没想,但是,我还是控制住自己。”

我端坐在那儿,不是倾听心中喋喋不休的希望和闹闹嚷嚷的信念,而是只留意来自经验的平稳声音和常识的忠告。只要我一旦筹集到像样的股资,就可以抓住这些机会,但是,没有股资,抓机会,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机会,都是力所不能及的奢望。最终,还是自己的常识战胜了贪婪和希望,耐心等待了六周。”

“在那等待最佳时机的六个星期,是我度过的最使人紧张和疲乏的六个星期。但是,我得到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