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名单、黑名单

2023年10月11日 上午10:26:05

黑名单是不做什么。

白名单是只做什么。

从效率角度,白名单比黑名单更优。

如果是黑名单,总会趋向阻力最小的事情

比如把游戏加入黑名单,就会去看动漫。把动漫也加入黑名单,就会去看网络小说

白名单带来熵减。

白名单

将白名单用于过滤信息噪音

推特建list就是白名单机制,只看那上面的信息流。

大部分新闻,热点事件,产品发布会是纯噪音,热度不会超过 48小时,不值得耗费精力去关注。你会发现 48小时 热度过了之后,关注度 (以社交媒体上发帖数目为指标 ) 一两天之内, 就下跌 90%以上,大家很快就忘记,然后去追逐新的热点 (噪音) 了。

真正值得的关注的东西,一个特点是事情发生一周,一个月,三个月之后,关注度越来越强。这种情况下,里面肯定有你还不了解的正反馈机制,这才值得花时间去深挖,寻找其中有价值的东西。

这就是林迪效应,即对于一些不会自然消亡的东西,比如一种技术、一个想法,它们的预期寿命和它们目前已经存在的时间成正比。

宏观的事情别花太多时间,容易陷入信息泥潭当中。人类大脑结构数千年来都没有变化,研究这些事情会获得知识的复利。


白名单的作用是减熵。

与其每天网上刷各种信息,不如理清要解决的问题,沉浸其中。

最好的学习,不是找到答案后照做,而是在做中学。生产知识,写文章,也要回应问题,建构问题解决的新视角,而非老调重弹。

黑名单

但,读书,不适用白名单,我们不能只盯着几本书读。读书要在过滤机制的前提下,大海无量。参考之前的文章《如何阅读:大量输入和强大的过滤器》

读尽可能多的书,但读完其中很少的书。

大量输入,严格过滤。

读经典书籍、长销书籍,避免读畅销书。

很多畅销书作者把金句依葫芦画瓢改成自己的话,看似正确,实则毒药。

小结

每天只做白名单上的事,其实就是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