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在市场里避免不了挖坑填坑这个循环。一次大的亏损,要很多很好的交易才能赚回来。而赚回来之后又是继续挖坑。这个循环是大多数人的宿命。性格问题,远大于智商问题。
如何做到不败?
投资不亏本,避免大亏。买有底的资产,合约没有底。在别人没钱的时候你有钱买。
//币圈最不缺的是机会,最缺的是真正的机会来临时,你没有钱。本金、复利,不断壮大的本金与良好的交易心态才是活的久活的好的秘籍。
吴世春三四千万投理想,2016年理想第一轮融资就瞄准进入,后来很快几年后上市。在电车竞争加剧,卷得头破血流的预期下,又摸准高位套现。
投的时候看到全球电车大势下,中国市场的机会,再选人,对李想的熟悉和了解,认为他很懂车,想得深,有判断力,相信他能成。
卖得时候,回报率已经很高,内外宏观环境急转直下,与此同时,电车行业内卷竞争剧烈,果断决策在高位卖出。这个就是专业。
投资不是长期持有,投资也不是追风追热,投资是对收益与风险的识别与判断,并基于此而作出买入和卖出的决策,投资是尽可能只赚最简单最轻松最容易赚的钱。
**最好的投资是大风刮钱,然后你捡钱。**这隐含的意思是,冒着较小的风险在一个相对确定(大概率)的大趋势下有较大可能能赚到大钱的预知与验证过程
相比电车行业的这个投资案例,现在再去股市买国内造车新势力炒,这个就属于冒着大风险和有限的空间去赚难赚的钱。这不是好的投资,也不是好的交易。
竞争剧烈的行业,不妨让它先胜而后战,等竞争终局后再看,赚能捡的钱,不赚要打的钱。非对称性交易完全可以复用在投资上,寻找非对称性投资,低风险,高确定,无上限。
在今天这个复杂的时代,投资不能只看投资的框架,还要有更多元和宏观的视野,要能看到天下大势,看到权力与社会意识因素。
长期持有从来不是投资,平庸愚蠢的人都能做到。动态而敏锐的感知风险与收益预期变化,提前看到大势,看到内核,变与不变,拥有清晰判断与果断决策的能力才是专业的投资。
这里的重点:最好的投资是大风刮钱,然后你捡钱。
毛泽东的兵法就是如此。先胜后战,不败为胜。
「我们打仗,好比雷公打豆腐,要专拣软的欺;打仗又好比做生意,赚钱就来,蚀本就不干,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毛泽东是标准的看大局打小仗,看局之大无过之,还愿意打小帐,这也是厉害。
红军打了大败仗,中央根据地全部丧失,但是,毛泽东却没有垂头丧气, 而是冷静地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
毛泽东得出以下结论:
-
必须打胜。必须敌情、地形、人民等条件,都利于我,不利于敌,确有把握而后动手。否则宁可退让,持重待机。机会总是有的,不可率尔应战。开脚一步就丧失了主动权,真是最蠢最坏的打法。
-
初战的计划必须是全战役计划的有机的序幕。没有好的全战役计划,绝不能有真正好的第一仗。这就是说,即使初战打了一个胜仗,若这个仗不但不于全战役有利,反而有害时,则这个仗虽胜也只算败了。因此在打第一仗之前,必须想到第二、第三、第四以至最后一仗大体上如何打法,我挨次的一仗胜了,敌军全局将起如何变化,假若败了,又将起如何变化。虽结果不见得乃至决不会尽如所期,然而必须依据双方全局,仔细地切实地想明白。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
-
还要想到下一战略阶段的文章。若只顾反攻,不顾反攻胜利后, 或万一反攻失败后,下文如何做法……大体的计算是可能的,估计前途的远景是必要的。总之,退却阶段时必须计算到反攻阶段,反攻阶段时必须计算到进攻阶段,进攻阶段时又须计算到迟却阶段。没有这种计算,束缚于眼前的利害,就是失败之道。
//巴师夏《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时间的景深、间接路线,都是在说这个,不要盯着球已经在的地方,要看球将要去的地方。一种远见,穿越所未见。
对于红军而言,经历了游击战、运动战、正面战争等三个不同阶段。与之相对,资金量大不同类比于军事力量不同。不同的资金量对于,战争的需求是不同的。同理对于战争的认识也是相对不同的。
正面战争颠扑不破的不动如山,实际上正是游击战和运动战最鄙夷的事情。
所以,唯有变是不变的。
这个变来自于两层,第一真理不可抵达,相对真理更为普遍。第二相对真理取决于,当前环境,力量对比,战术战略需要。
先唯实,再求是。
一旦认清唯物辩证法,大概就可以理解这个思维过程,其中矛盾论是必读的。
唯物辩证法是不是终极真理,这个取决于个人信仰。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去读毛选。开始两篇《寻乌报告 》、《国光调查》学习扎实的工作作风。然后是《实践论》、《矛盾论》,读哲学中枢。最后,《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看哲学的应用。几篇读完,毛的水平你就明白了。
别看别人说,那些便于情绪感知,不便于真正理解。
毛泽东一生中最信奉的不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而是「实践论」。等于「吃一堑长一智」,也等于「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吃一吃。」这些纯粹的唯物主义范畴的东西。
实践就是直接体验。项飙说的,把自己作为方法。小象过河,如人饮水,用自己丈量一切。
但反过来,若人真能把一件事想明白,这个不是无头无尾乱撞能比拟的。
怎么想明白?个人想不明白,只有寻找巨人的肩膀。谁是这个领域的巨人,一目了然。
大师就是能充当你坐标系的人。眼界有限,更容易自满,原因是找不到坐标点。比如你读苏格拉底讲洞穴寓言,一想这两千多年前人想出来的东西,人就崩溃了,从而找到自我的位置。
名头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看懂他的东西,以及能不能充当你的坐标。
巴师夏的很多观点,简直是真理级别。「任何可能促进掠夺的机制都会因为人性偏向于掠夺。」大哥只活了 49 岁,太可惜了。